曾仕强的经典语录

曾仕强的经典语录大全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语录吧,语录是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什么样的语录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曾仕强的经典语录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曾仕强的经典语录 1

 1、结果不重要,原因、动机才重要。

 2、抱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

 3、一切来自社会,最后是还给社会。

 4、一个人信用是最重要的。

 5、最后决定权应该交给老板。

 6、人性管理的要决:所有的方法最后只有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中国人的事情记住六个字:两难,兼顾,合理。

 7、干部是没有面子的,面子要给总裁;干部要面子你就死路一条。

 8、要跟比你强的人在一起,才能有所收获,学到东西。

 9、当得到好处时,首先要想到别人,而不是只想到自己。

 10、一个人动机纯正,完全为公,就是随机应变。一个人动机不纯,完全为己,就是投机取巧。

 11、总裁是头,没手脚有耳目,主要功能是思考的不是动作的;干部是身体,没耳目有手脚。

 12、跟中国人打交道,不能有结论;中国最厉害的人都是没有结论的人。

 13、老板做好人,干部做坏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14、至诚可以前知,预测未来才能做好计划。

 15、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

 16、满脑子只有钱的人,一辈子赚不到钱。

 17、有本事来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励的基本原则。

 18、用情理法来领导,最为合理。

 19、中国人的事情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做与不做都难,堪称“两难”。

 20、处逆境容易,因为小心,处顺境很难,因为大意。

 21、花钱去做广告,不如用实际行动使大家口耳相传。

 22、中国是集体领导,个人决策。集体领导是过程,个人决策是结果。

 23、决策以止定静安虑得为过程。

 24、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

 25、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

 26、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是落迫的时候。

 27、任何一段经历,对于每个人都是很宝贵的经验。

 28、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一旦拍板定案,相当独裁。这种把民主和独裁合起来想,称为专制。

 29、计划的目的,在肯定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30、一个人的信用是你自己坚持出来的。

 31、钱是做事情的工具,不是生活的目的。

 32、古今中外只有一条规律,所有的人都要自作自受。

 33、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

 34、人只有替自己做事才会效率很高的,替别人做事才会拖拖拉拉。组织如果能把团体弄得象一个人一样,效率就高了。

 35、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

 36、该听的话可以听,不该听的话就不要听。

 37、看一个孩子,是看他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干。

 38、决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决策。

 39、道理是直的,但路经常是弯的。

 40、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41、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死了以后,还被人们怀念。

 42、做事情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遇到困难时,人要找自己行得通的路。

 43、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

 44、圆通就是随机应变,圆滑就是投机取巧。

 45、人伦关系,便是以伦理的观点来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

 46、读历史的目的,是要从中得出一些道理来。

 47、人生要随着自己的发展不断地进行阶段性的调整。

 48、国家安定,商人才可能做生意。

 49、先求忠诚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50、学历史,你应该把它反复地做各种模拟,这样您才知道哪条路是最合适的。

 51、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

 52、人的一生,不要留任何把柄,否则迟早变成致命伤。

 53、要抓住机会让别人知道你有什么本事。

 54、靠下赌注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十赌九输,有好就有坏,有好就有坏,因为有阴就有阳。

 55、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会很稳固。

 56、一个人,要替自己的所作所为担负全部的责任。

 57、最大的恩惠就是不断地给你提供表现的机会。

 58、中国人的习惯,不会去评价一个活着的`人。因为活着他还会变,死了就不会变了。盖棺才能论定!

 59、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

 60、好好工作,其实是对自己好,不是对别人好。

 61、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管理应该以人为主。

 62、命运就是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63、不求人,格自高。

 64、只要有做好事的心愿,就会走出一条路来。

 65、处顺境其实非常危险,处逆境反而比较安全。

 66、一个人应该时时刻刻充实自己。

 67、组织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

 68、人不要求全,应该知足,而只有守分,才会知足。

 69、当事情太顺利的时候,更要格外小心。

 70、天底下情绪最大的是中国人,中国人又是最善于情绪管理的人。(外国人一切按规矩办事,很少有情绪)。

 71、对一个人来讲,常识比知识更重要。

 72、要消除人我之间,不要说“我”,要说“我们”。

 73、上侵下职,妨害员工的学习、成长,更破坏上司与部属之间的合理关系。

 74、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75、抱持救人而非杀人的心态来考核。

 76、中国人擅长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

 77、学来的本领,谁都偷不走。

 78、读书如果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读。

 79、最大的奖赏就是给你工作的机会。

 80、读历史千万记住,要把以前的缺失改过来,而不是一味得照着错的做。

 81、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

 82、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应变。

 83、全面无型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84、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85、中国人的干部跟总裁(上级)在一起是最聪明的时候。

 86、要请别人帮忙,就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87、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88、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

 89、沟通以不明言为基础。

 90、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

 91、考核的标准是错不可以而对并没有用。

 92、大同必须包容小异,世界大同并非世界一同。

 93、日本人拿中国的管理哲学,来运用西方的管理科学。

 94、机会是持续发展的。

 95、商业竞争的胜负最终决定在经营者本身的修养上。

 96、安人就是把部份和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促使整体大于部份,和透过已安和人安增进和谐的效果。

 97、领导的意义,在发挥安人的潜力。

 98、要到生死关头,利害相交的时候,才能知道一个人的真心。

 99、中国人不能管,只能理。

 100、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101、得到机会以后,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因为往后的路更难走。

 102、有效地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103、劝合不劝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场来分。

 104、与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与其晚失败,不如早失败。

 105、当你得到什么东西,你就失掉什么东西。

 106、管理是修已安人的历程。

 107、要经过很严谨的考验,才可以完全相信一个人。

 108、你只要没有污点,就不怕人家打击。

 109、中国人害怕权威,却不服从权威。

 110、控制的用意,在保证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111、做人要先学会听话,再学会讲话。

 112、一件东西有没有功效,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如何使用。

 113、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权是变动的意思,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

 114、采取无为的执行过程,才能大有为。

 115、在家,家和万事兴;出外,把每一个人都当成朋友。

 116、人要经得起严格的考验,才能出人头地。

 117、成全是了不起的美德。

 118、只有组织成员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为一,产生强大组织力。

 119、中国式管理,重视把人际或人群和伦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差别性的关系,称为人伦关系。

 120、太过方正的人,往往成不了大事。

曾仕强的经典语录 2

 1、纯善的人活不了。

 2、一方向,二定位,三行动,这就是三画卦的意义。

 3、一切如常就是最好。

 4、福祸无门,世事无常。大家如果知道阴阳变化的道理,就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

 5、在易经的概念中,如果“阳”代表人生理想,“阴”就代表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

 6、要后悔在先,不要后悔在后。

 7、人原本生下来就不平等,只是后天尽量让它平等而已。

 8、明确一辈子的目标就发奋去做。

 9、生生不息,日新月新,创造又创造,才叫做自然。合乎自然的要放心去做,不和自然的要慎之又慎。

 10、做人,必须学会刚柔并济。

 11、目标和方向正确,远远比速度更重要。

 12、变化只是现象,背后一定有不变的。

 13、一个人不能问结果以后才去做事。

 14、“太极”告诉我们,世界大极了,又小极了。太极就是宇宙一切一切生存的平台。

 15、不知常,妄作凶。

 16、要规规矩矩做人,不能投机取巧。

 17、世界上的你是独一无二的。

 18、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全部责任。

 19、动机比结果更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

 20、人一生的努力就是在证明有什么样的命。

 21、一切一切,好与不好、对与错,都应以符不符合自然为标准。

 22、只问应该不应该,少问结果会怎样。

 23、天底下的事情根本就没有绝对到不可连贯的:对会变错,错会变对,我们都是事后才知道。

 24、人生不要有喜欢不喜欢,这是人生必须要通过的检验。

 25、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就叫智慧。

 26、五十岁之前尽人事,五十岁以后听天命。

 27、人不能圆滑,但一定要圆通。

 28、很多现代人只有知识,却丧失了智慧。

 29、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

 30、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人有仁义。

 31、人只要学会顺乎自己,不那么操心、那么忙碌,就可以过上很好的日子。

 32、道可道,非常道,取法乎上,得法乎中。

 33、易经里的“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逆乎自然。

 34、我们之所以安心,是因为有些东西不会变。

 35、缘未到,不强求;缘来了,不拒绝;缘走了,不耽着。

曾仕强的经典语录 3

 1、 中国社会的环境,母教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一个优秀的母亲交给孩子的都是基本的道理,而这些足以使孩子受益终生,所以说一个好的母亲可以成就三代人,一个坏的母亲也许会毁九代人。

 2、 一个人要能承受别人的考验,要能经得住严格的考验,而且要经得起全方位的考验。

 3、 读书如果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读,做人做事按照道理是胡雪岩一生成功的关键。什么是道理?道就是规律,经得起人们大众所认定的评断标准,理就是按照规律地推理。

 4、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一个小孩主要是看他的品德,拥有优良的品德,这个人一生很稳固。

 5、 “当省不用,当用不省”,钱要用在刀刃上才是用钱的态度。

 6、 信用是一个人的第二性命,人无信难立于世,一个人的信用很重要,信用是自己坚持出来的东西。

 7、 贫穷不是罪恶,富贵并不可耻,平常心对待金钱。

 8、 任何一件事情,一旦考虑不周,有可能好的将变成坏的。

 9、 人生就是不断做出合理的阶段性调整。

 10、 好好做事,其实对自己好,不是对别人好。

 11、 方向定了之后,要把该准备的一样一样去做,不要急于效果出来,等到机会来临时,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12、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任何人你要尊重他,要诚心待他。

 13、 结果不重要,原因、动机才重要。

 14、一个人动机纯正就是随机应变,完全为了私利,就是投机取巧。 钱是自己赚的也不能奢侈,因为这样造成很多人的不平,也败坏社会风气。 一个人一生一世要懂得这几个恩情:父母之恩、老师之恩、上司之恩、 中国人心中有两个难以释怀的东西:第一,我对得起祖先吗?第二,我对得起子孙人最需要帮忙的时候就是落魄的时候。 酒文化就是借酒拉近两个人的距离,而不是把人灌得烂醉如泥。 中国人最不愿意担人情,人情在大如天。

 15、中国人不欺骗,但也不讲实在话,要讲妥当的话。

 16、读历史千万注意,要把以前的确实改过来,而不是一味照以前去做,要能从中听出一些道理。

 17、 该听的话可以听,不该听的话不能听,乱七八糟的东西会影响你的思维。 成全是一个了不起的美德。 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四种识:常识、知识、见识、胆识,常识往往比知识更重要。 学历史应该反复地把它做各种不同的模拟,你才知道哪条路是合适的。 做人要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圆通是随机应变,圆滑是投机取巧,外圆内方就是教人要圆通而不是圆滑,内心要中国人见面三分情。 做人要学会先听话,再讲话。 得到机会以后,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因为往后的路更难走。 要请别人帮忙,就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人只要没有污点,就不拍别人打击。 钱是做事情的工具,不是生活的目的。 要跟比你强的人在一起,才能有所收获,学到东西。 有原则。

 18、 做什么事情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漂漂亮亮的。 凡是做给死人看的东西,就是做给活人看的,祭祀祖先不是迷信。 做任何事情都要谋定而后动。 道理是直的,路经常是弯的。 最大的恩惠就是不断地给你提供表现的机会。 做事情要懂得:先布局,再造势,最后摆平。 当一个人得到好处时,首先要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中国人奋斗一生的三个心愿:为父母扬名、为自己帮助、为家族积福。 一个父母不教小孩是不负责任的,不教儿子,害你自己全家。不教女儿,害别人全满脑子都是钱的人,一辈子都赚不到钱, 商业经营最终的胜负决定在经营者的修养上。 人的一生最好不要留下任何把柄,否则迟早变成致命伤。 一个人要替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部责任。

 19、多看那些失败的因素,要去研究那些成功的东西,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

 20、任何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经验。 当事情发展的太顺利的时候,就要更加格外小心。 中国人读书主要的不是求知识,二是要明白道理。

 21、一个人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一个人的缺点,也有可能是优点,人要随着自己的发展而做出阶段性的调整。

 22、 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 阴阳就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得元素.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是阴阳. 一定不可以做圆滑的人,中国人最不喜欢圆滑的人,但要懂得圆通。 人生来本就不平等,我们只是尽量去追求平等。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是:该你知道的时候你就知道,不该你知道的时候就算你知道也应该不知道。

 24、 越是不讲理的人,声音就越大,碰到这样的人,“三季人”就可以解决了。

 25、任何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奢求。 我们只对讲信用的人讲信用,我们不可以对小人讲信用。 目标和方向舵正确。远比速度更重要。 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本质是规律。 在中国社会如果你的立场太分明,你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 三个原则:一、权不离经,权就是变通,经就是原则;二、权不损人,变通不能损人成功一点就会自满,说话就会骄傲,有些话过满则伤人,最终还自己。 引起人家嫉妒不完全是别人的事情,自己也要检讨。 讨好所有的人你就讨好不了任何人。 你看到的是现象,道理是背后的东西,读历史要懂得看书后面的东西。 人要把所有磨练当做自己成长的过程。 人不能认命,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要证明我到底有什么命。 事业是培养你声望的地方。 害别人的利益;三、权不多用,事情不能经常变化。

;

培养孩子的十商

1.过去,我们高度评价一个人,会说他很善良、聪明、或者能力很强,而现在,我们对一个人的高度评价是这个词——“靠谱”。

“靠谱”这个词,包含了如今我们对一个人所有美好的期待。

因为,如今社会太多这样的人:只是为了逞一时口快,就当成给人许下诺言,本来答应得好好的,事到临头却变了卦;或者嘴上说的很好听,却从来不行动。

结果徒让别人抱有希望,自己又无法实现自己的诺言,只能背信弃义,不仅耽误了别人的事,还耽误了自己的名声。

我有一个做销售的朋友,现在跟我埋怨:之前搞定客户的那套方式不行了,因为客户都被忽悠过很多遍了,现在再想忽悠他们太难了……

其实,这是所有行业都遇到的共同问题。

2.之前的社会,有一种人很受欢迎,这种人能说会道、八面玲珑;很会做人、能搞定人,所以很容易得人心。

而如今,这些很会耍各种套路的人,越来越寸步难行了,因为我们见了太多喜欢玩“虚”的人了,都已经有免疫力了。

我们要的东西越来越实在,只有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打动我们。

因此,如今真正受欢迎的人,是那些靠谱的人,他们不靠夸夸其谈、各种花招取得别人信任,只会踏踏实实的做事、做人,这种人在如今更容易得到信任和机会。

靠谱,才是最高境界的聪明。

3.聪明的人只适合聊天,靠谱的人才适合一起做事。

有一种人,你跟他聊天时候,他会让你很舒服,因为他们很会揣摩你的想法和意图,然后无限附和你,而且轻下诺言,让你感到很开心。

不好意思,这样的人往往只适合聊天。

这种人,往往让你一见如故,再见平淡,三见就索然无味了。

爱情里有“乍见之欢”,社交里同样也有。

还有一种人,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发现他们有很强的原则性,不太轻易给你许诺,不说大话,不摆过去功绩,而且他们似乎并不太愿意附和你。

这种人恰恰才是适合一起做事的人。

然而,自古真心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我们最后选择在一起的,往往是第一种人。

切记老子说的一句话: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忠言逆耳利于行,阿谀奉承多小人。

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清醒清醒。

4.这是一个“忠诚”大于“能力”的时代。

因为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篱笆越来越少,各种诱惑会越来越多,只有能力而不够忠诚人,和他在一起是非常危险的,当背叛的筹码足够大时,你一定会抛弃。

这是一个“人品”大于“见识”的时代。

因为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信息的获取速度超过以往,久而久之大部分人都会变的聪明、有见识、有远见。

但是“好人品”,却是一件天然的稀缺品。

这是一个“放心”大于“鼓励”的时代。

因为未来是个体崛起的时代,每个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如果大家不能彼此信任和放心,合作效率会很低,而和靠谱的人在一起合作做事,就没有了互相猜疑,不会人人自危,内耗就会最大程度降低,合作效率会大大提升!

正如有人所言:所谓靠谱,就是“慎言慎行,将事情办得超出预期”,就是“不贪不占,懂得推己及人”,就是:“凡是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一个真正的聪明人,在别人眼里定是一个靠谱的人。

靠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光明磊落、宅心仁厚的大德之人!

启发: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先看到变化,先抓住机遇的人,就能抓住机遇,从此一路飞奔向前。

而看不到变化的人,表面上看与世无争,其实暗地里危机四伏:把自己封闭起来,活动半径越来越小,人际交往越来越少,每天只关心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不主动接触外部新趋势,逐渐和社会脱节,阻隔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链接。

一味求稳,安于现状的人,和居安思危,顺势而为的人,必然会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博学广识文言文

从昨天晚上开始,在《能量时光》上订阅了《培养孩子的十商》在线课程。所以这两天晚上都在忙着听课,听了课程后深有感触!

第一个观点,父母的思想就是孩子的土壤。欲养圣人先成圣母。所以,父母想培养优秀的孩子,就必须先做优秀的父母。父母也需要学习,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

第二个观点,体验什么,内心就长出什么。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就是体验的过程,新时期体验一定大于学问。有学历不如有经历,有知识不等于有见识。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一个领袖就是见过更多的人。

作为一个平凡的母亲,我也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探索教育好孩子的方法,不断地改正自身的一些缺点和毛病,最起码要做一名合格的妈妈。待明年春暖花开,疫情平息后,一定多带孩子看看祖国的美好河山!

1. 求有关博学的古文

请问这里的博学是多学习的意思呢还是一个人知识很多的意思 《荀子 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 ,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

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 ,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问也。

说苦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 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

2. 博学之开头的文言文

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自《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它的前后文是这样写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意思是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

《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讲的是儒家增进学业,修养人格的功夫。

古代的解释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现代的解释

急事, 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 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3. 请问有没有关于博学的古文

请问这里的博学是多学习的意思呢还是一个人知识很多的意思 《荀子 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 ,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

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 ,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问也。

说苦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 人。天见其明,地见。

4. 博学这篇古文全篇怎么翻译

原文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译文 孟子说:“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简约去.” 读解 真理原本是至简至约的,一半是因为我们理解的需要,一半是因为所谓“饱学之士”的炫耀门楣,使它们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奥了. “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这是我们时常可以听到的抱怨,或者说幽默.如果这抱怨发自一位勤勉的学生之口,那老师恐怕真要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哩. 其实,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都是要恨无地洞可钻的.比方说, “人是什么?”“文化是什么?”不说人人都明白,一说人人都糊涂. 所以,博学详说不是为了炫耀渊博,故作深刻,而是为了深入浅出,出博返约. 教学如此,演说如此,舞文弄墨也莫不如此. 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博学详说归于简约. 博学评说是手段,归于简约才是目的.。

5. 《博学》的译文

原文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译文孟子说:“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简约去。”读解真理原本是至简至约的,一半是因为我们理解的需要,一半是因为所谓“饱学之士”的炫耀门楣,使它们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奥了。

“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这是我们时常可以听到的抱怨,或者说幽默。如果这抱怨发自一位勤勉的学生之口,那老师恐怕真要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哩。

其实,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都是要恨无地洞可钻的。比方说, “人是什么?”“文化是什么?”不说人人都明白,一说人人都糊涂。

所以,博学详说不是为了炫耀渊博,故作深刻,而是为了深入浅出,出博返约。 教学如此,演说如此,舞文弄墨也莫不如此。

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博学详说归于简约。 博学评说是手段,归于简约才是目的。

6. 有哪些古文形容知识面广而且精的

见多识广

jiàn duō shí

解释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识;不能读作“zhì”。

近义词博学多才、博古通今

反义词一孔之见、孤陋寡闻

辨析~和“博闻强志”;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同样表示见识广;~偏重在资历深、经验多;也用于口语;“博闻强志”;偏重在知识面广博;只用于书面语。②“博闻强志”含有“记忆力强”的意思;~没有。

例句他走南闯北;~;遇事沉着镇定。

7. 博学译文

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 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 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 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 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

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本文来自作者[雨兰]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1353.html

(2)
雨兰的头像雨兰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雨兰的头像
    雨兰 2025年09月27日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雨兰”

  • 雨兰
    雨兰 2025年09月27日

    本文概览:曾仕强的经典语录大全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语录吧,语录是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什么样的语录才具有...

  • 雨兰
    用户092702 2025年09月27日

    文章不错《曾仕强的经典语录》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游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