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讲义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清朝统治的衰落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增长。但是,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发展缓慢。

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人民生活每况愈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绝。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遍及鄂、川、豫、陕、甘五省,参加群众数十万,绵延近十年。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

2、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欧美大陆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到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

“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对中国及东方各国怀有野心。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除英国之外,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亦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俄国则致力于对中国领土的扩张。17世纪中叶,武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1727年,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者不断侵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我国领土,相继吞并了西部哈萨克和北部哈萨克。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疯狂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

二、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1、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

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再加上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于是,英国资产阶级处心积虑寻求打开中国大门的途径,鸦片便成为英国资产阶级打开中国大门的特殊商品。

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19世纪初,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不断增加。英国烟贩无视中国政府的多次禁令,大肆进行非法的鸦片走私贸易。据不完全统计,1800至1840年间,鸦片输华量每年平均3500箱。罪恶的毒品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英国输华的货物中,鸦片就占了一半以上,英国通过鸦片,每年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达高数百万元,英国由原来的入初变为出超, 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它不仅极大地损害了中国民族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由出超变为入超,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大量的白银外流,一方面造成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政府财政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则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众多官吏兵丁的吸食鸦片和从鸦片走私中收受贿赂,使清政府吏治更加腐败,军队更加丧失战斗力。这一切,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1839年,道光皇帝下令各省严禁鸦片。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下,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合作,积极整顿海防,防御外国入侵;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吏;严禁国人贩卖、吸食鸦片;并晓谕外国烟贩,限期呈缴所有鸦片,并出具甘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4月下旬至5月中旬,英、美烟贩被迫缴出鸦片19187箱(其中美国烟贩1540箱,)又2119麻袋,共计重237万余斤。在林则徐主持下,自1839年6月3日到6月25日,在虎门将所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2、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1839年8月初,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主张立即发动侵华战争。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既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政策。鸦片战争前的1837至1838年间,英国正处于第二次经济危机之中。为摆脱困境,转嫁危机,英国资产阶级加紧对外扩张。1839年10月1日,英国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并决定武装侵略中国。

1840年6月,乔治·懿律率领由兵船16艘、武装汽船4艘、运输船28艘、士兵4000余人(后增至15000人)、大炮540门组成的“东方远征军”,相继从印度、开普顿等地到达中国广东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3、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鸦片战争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战争的第一个阶段,自1840年6月下旬英军封锁珠江口至1841年1月下旬清政府对英宣战之前,历时约7个月。在这个阶段,英军实施封锁珠江口、占领定海、北上天津以武力逼迫清政府就范为主要内容的侵略方案;中国方面除广东积极备战外,总体上持消极抗战的态度。由于道光皇帝采取“羁縻”政策,林则徐、邓廷桢等抵抗派遭到打击和排挤,妥协派琦善、伊里布等逐渐取得了对英交涉的大权,义律向琦善提出割地丧权的所谓“穿鼻草约”。

战争的第二阶段,自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始,至5月27日《广州和约》订立为止,历时4个月。在这个阶段,清政府虽然宣战,但并无真正抗战的决心。道光皇帝派往广州主持军事的奕山、杨芳等官僚昏庸无能,在对英作战中一触即溃,终于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广州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奕山等向英军的求和行径无比愤怒,奋起抗击英军,爆发了三元里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战争的第三阶段,自1841年英军再度进攻厦门开始,至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为止,历时一年。在这个阶段,英军以进攻江浙地区为重点,以武力逼迫清政府彻底就范。清政府虽调集重兵赶赴浙江,但在前线溃败后便一意求和,最后被迫在南京订立了城下之盟。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结束。中国所进行的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是正义的自卫战争,得到广大人民和爱国官兵的支持。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学技术的落后,在于清政府的昏庸愚味。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和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1、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在南京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要:

(一)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二)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

(三)赔款2100万元。

(四)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五)废除“公行”制度。

《南京条约》签订后,1843年7月22日,英国强迫清政府补订了《五口通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通过《虎门条约》,英国又取得了一些重要特权:

(一)领事裁判权。条约规定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犯罪时,“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国政府无权处理。

(二)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中国在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亦准英人一体均沾”。

(三)居住及租地权。条约规定英国人可以在能商口岸租赁土地,建房居住。后来,外国侵略者利用这项特权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

另外,《虎门条约》中还附有《海关税则》。其中规定的进出口货物税率比鸦片战争前大大降低,还规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

《南京条约》及《虎门条约》签订后,西方资本主义和国对英国所获取的侵略利益十分眼红,纷纷接踵而至,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了《望厦条约》。在这个条约中,美国除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所取得的各项特权,还新增了以下几项重要的侵略权益:(一)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条约规定美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各国人的在中国发生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政府不得过问。(二)进一步加强协定关税权。(三)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四)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等。

1844年10月24日,中法签订了《黄埔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法国也取得了中英、中美条约中规定的全部特权,与此同时还获得了在各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权利。从此,传教成为西方侵略势力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

鸦片战争以后,沙俄加紧向我国东北和西北边疆大肆进行以掠夺领土为中心的侵略扩张活动。1851年8月6日,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沙俄攫取了在新疆设立领事、领事裁判权、通商免税、建立贸易圈等种种政治的和经济的侵略特权。

比利时、瑞典、挪威等西方国家也接踵而至,要求“援例”订约。清政府根据所谓“一视同仁”的原则,一律允准。与此同时,葡萄牙还乘机篡夺了中国对澳门的管辖权。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欧美资产阶级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锁链。从此,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力驱使下,被卷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2、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国家主权(领土主权、海关主权、司法主权等)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战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后,在东南沿海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其中以上海发展最快,自50年代起,上海的出口贸易占全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取代广州而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一个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在租界里外国侵略者排斥中国的主权,实行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他们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 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 上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第一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6.3;道光帝、林则徐—义律;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向中国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牟取暴利。

4、鸦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②严重摧损了吸食者的体质,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①1840年6月爆发;②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③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性质:中国历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内容:①赔款2100万元;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商品所缴纳的税款,需从英国商定)。

6、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太平天国起义:

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加重农民负担,人民奋起反抗。过程:

①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1853年,占领南京,改天京,建都,后开始北伐、西征;

③1860年,逼近上海,列强组建洋枪队,美国人华尔统领;

④1862年9月,在清溪击毙华尔。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修约失败。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10-1860.10,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1860年,先后占领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到承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成立1949.10.1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

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

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

(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

(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

(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4)意义:

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

3、土地改革

(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

(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祥见课本13页)

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②巩固人民政权

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初二历史简单却也需要学习方法

一、要学会使用好课本

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该部分进行精读,着重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那些不是重点,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此外,课本有些内容是用小字印刷的,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本的主要内容,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不一定要记的,但是同学们可以阅读,结合课本的大字不分来看。

二、要学会“阅读”

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 快速阅读 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就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上课时,老师带领大家读书学习,通常老师已经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设计了问题来启发我们大家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因此同学们要跟着老师给你启示,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同时大家也要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 读书笔记 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课文中绝大部分针对历史名词、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资料补充,部分不带星号的引言或插图等,只要快速扫描略看即可,而诸如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影响,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资料、历史插图等重难点知识,就要求大家详细阅读、认真思考。

三、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到“善思”和“乐思”

《论语》里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我们在学习中做到学思结合。爱思考、会思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同学们要在课堂上利用老师给的思考的机会,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层次一。要会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逐层深入,学会顺着历史线索寻找事情的前因后果,以此训练严密的 逻辑思维 能力。如:在学“美国的冷战决策”时,可以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2)美国为什么要(1)实行“冷战”政策?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3)“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彻悟,更是思维的启迪。长期如此的训练,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层次二。要鼓励自己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训练我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外国的 教育 家曾提出:“只要学生能提问题,就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因为发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会鼓励大家质疑,要求大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评价、定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从中可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讨论美国南北战争时有同学就提出“如果当时有其他的办法能缓解当时美国的状况,林肯会怎么做?那么美国的今天又会是什么样子?”

四、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习。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习及总复习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习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如讲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可以表格的方式把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加以对比,分析出异同,在分析对比中,悟出掌握知识的要领,这样多次训练、引导,学生就会掌握联系对比的 记忆方法 。

人教版初二历史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初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

★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梳理

★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梳理

★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 初二下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历史初二下册知识点

★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来自作者[怜兰]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1426.html

(3)
怜兰的头像怜兰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怜兰的头像
    怜兰 2025年09月27日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怜兰”

  • 怜兰
    怜兰 2025年09月27日

    本文概览:中国近代史讲义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清朝统治的衰落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

  • 怜兰
    用户092710 2025年09月27日

    文章不错《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游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