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遗教经》云: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轮,度阿若憍陈如; ?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
阿若憍陈如尊者。佛教最初五比丘之一,为第一位证得罗汉果的阿罗汉,排在「五百罗汉」首位。
尊者最初乃是佛陀为太子时的五位侍从之一。太子出家求道之时,他与其他四位侍从奉净饭王之命,亲伴太子在林中苦行修道。后见太子废苦行,逐与其他四人离去。佛陀成道后,访憍陈如等于波罗奈之鹿野苑。五人见其来也,初以其退失苦行,相约勿为礼;佛至,不觉肃然致敬。佛告以「我即是佛,具一切智,寂静无漏,心得自在。汝等须来,当示汝法,教授于汝。汝应听说,如说修行,即于现身得证诸漏」。五人乃执弟子礼,即所谓五比丘是。五比丘以佛之舍苦行为疑,佛乃进而教之曰:「有二种障:一者、心着欲境而不能离,是非解脱之因。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离,永无解脱。离此二边,乃为中道,精勤修习,能至涅盘」。此中道者,即八正道,为佛教精义所在;自利、利他,悉应于此中求之。此就教授之中心立言,若详示生死流转之苦痛及原因,解脱生死之圣境,离苦得乐之正道,即是四谛。闻佛法已,憍陈如首先悟入正法,因得「阿若憍陈如」之称。
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以超凡悟性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他为“佛陀”(意为觉者),圣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超凡悟性令人叹服。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其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本文来自作者[醉秋]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166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醉秋”
本文概览:《佛遗教经》云:“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轮,度阿若憍陈如; ?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阿若憍陈如尊者。佛教最初五比丘之一,为第一位证得...
文章不错《佛祖悟道后的第一句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