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及翻译

关于孔子的名言及翻译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言都不陌生吧,名言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综合浓缩,简短的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算得上是优秀的名言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的名言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的名言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关睢》,乐而不*,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摘孔子《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6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

 (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

 (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0、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7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72、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

 (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7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7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7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7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8、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7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8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81、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

 (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2、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

 (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83、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

 (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8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

 (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

 (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

 (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8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

 (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9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

 (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9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

 (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9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9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9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

 (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95、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

 (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9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97、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

 (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9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

 (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00、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孔子的成就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齿露,虽然不那么英俊,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圣人。通过《论语》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可谓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以德为教”。他认为德治具有感化力,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灵,人才必须经过教育培养。他最早讨论了人性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似的,个性差异是后天造成的。所以主张“有教无类”。这是一个故事: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这就给我们现今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启迪。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他与弟子探讨最多的便是学习。他教育弟子要勤奋学习,说好学是达到仁德的必经之路。看看孔子的好学是怎样的。子曰:“君子食物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是多么重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时常温习,不也快乐吗?把学习当成人生的快乐,孔子不但好学,而且达到了乐学、善学的境界。特别是孔子觉得自己学识不够渊博,拜老子为师,认为“学无止境”。

 这就是孔子,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河流,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的风尘仆仆,出身卑贱,而后自强不息。开中国私学教育之先河,诲人不倦。一个我们教育者心中的先师。给我们留下了万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盛誉。

;

五十步笑百步 英文翻译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英文翻译

拿破仑没有来过中国,名言系: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憾世界(Ici repose un géant endormi, laissez le dormir, car quand il s'éveillera, il étonnera le monde" ),

貌似后面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说过两次:第一次是在他登基之前的1803年,据说他是指着地图上的中国说的。第二次是1817年,已被流放到圣赫拿岛的拿破仑与访华归来的英国使团团长阿美士德谈话。

第二次的详细记录系:第二次是1817年,已被流放到圣赫拿岛的拿破仑与访华归来的英国使团团长阿美士德谈话。当时阿美士德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在回国途中,他正好经过圣赫勒拿岛。当阿美士德听说这里正关押着名震世界的拿破仑一世时,很想见一见他,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在征得小岛总督同意后,阿美士德见到了这位昔日的皇帝。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才能使中国专制统治者明白打开国门对双方都有好处的道理。当时,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他对于英国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提法发表评论说:“你们说可以用舰队来吓唬中国人,接着强迫中国官员遵守欧洲的礼节?真是疯了!如果你们想刺激一个具有两亿人口的民族拿起武器,你们真是考虑不周。” “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着说:“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法文原文是:"Quand la Chine s'éveillera, le monde tremblera" (英文翻译:when China wakes up, the world will shake)。其中没有“让它睡下去吧”的说法。(PS:但是有的人说有那句睡觉的话~~~~~)

永远不要认为你的对手是比你蠢笨的 (貌似···· 应该吧30%的可能。)

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直译--- One who retreats fifty paces mocks one who retreats a hundred.

类同英语典故---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幸福之中,并不感到幸福)。

翻译---not enjoy the happy life one lives.

(题外话,生在福中不知福,虽然一字之差,在描述具体个体时,有细微区别,有如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的人,其着重指出生的时候一直到现在就在福中,多形容尚在懵懂中的孩童---not realize the happy life one lives )。

本文来自作者[笑晴]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2033.html

(11)
笑晴的头像笑晴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笑晴的头像
    笑晴 2025年10月01日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笑晴”

  • 笑晴
    笑晴 2025年10月01日

    本文概览:关于孔子的名言及翻译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言都不陌生吧,名言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综合浓缩,简短的一句话,蕴含...

  • 笑晴
    用户100103 2025年10月01日

    文章不错《孔子的名言及翻译》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游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