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是个相信大家不会感到陌生的名字,毕竟他开了整个中国的第1个私人博物馆,这让人们对其印象非常深刻。1981年,26岁的马未都以1篇叫为《今夜月儿圆》的小说崭露头角,后来也直接因此而做了杂志社的编辑。也因这个缘故,他与王朔、海岩、冯小刚这些文艺界的名人都有来往。
再后来,他还创作了捧红了葛优的成名作——《编辑部故事》。凭着这样成功的作品,马未都赚了不少的银子,后来事业有成的他也直接去收藏领域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马未都就收获了不少的古董,其中包括陶瓷、玉器、漆器等很多不同的类型。
1992年,他还出版了自己所写的与收藏相关书籍。由于马未都在这方面一心一意的发展,所以后来他的藏品竟多得可开博物馆了。而本着“让大伙都能欣赏到藏品”的原则,他还真的开了属于自己的观复博物馆。
“观复”2字源于李耳的《道德经》,其含义大致为“反复观察”。而他的藏品也深受大家的喜爱。到了2020年的今天,马未都所建的观复博物馆还在全国开起了“分店”。如今,这个马未都的名气越来越大了,而相传他的身价更是高得可怕,不过却无人知道具体为多少。
但有人粗略估算了一下,他所珍藏的文物个个价值连城,就算便宜的东东也可值几百万,有的甚至要几千万才能买下。因此有专家就特地计算了下,最后得出了马未都的财富不会少于100亿的结论。可看出来,他真心算是土豪了。
凭借这些宝贝,马未都得到了这些巨额的财富,也获得了名声。有次记者采访了马未都,他特地问对方将怎么处理这些珍贵的古董呢?马未都直接表示,自己会把这些宝贝全捐出去:1件不留都捐到观复博物馆。
有人就表示:博物馆是你开的,你捐到它里面,和把钱由左口袋放右口袋有啥区别呢?不过大伙还真误会他了,因为这个博物馆还真不是马未都1个人的私有财产。原来这个观复博物馆由5个人共同管理,马未都只是里面的CEO。
也就是说,那些不是他1人的私有财产,后来他的独生子马添对父亲的做法有些不认同,他表示:你多少给我留1件当纪念啊!后来马未都也答应了儿子的要求,让他可自由选1个。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除了人文品行风俗流传到现在,在实际的古董之中流传最广,在世界都颇负盛名的就是瓷器了。西方人在古代对中国的瓷器就爱不释手,提到中国就会想到中国精美的瓷器。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历史记载,我们国家从商朝就开始烧制瓷器。每一个朝代都出现非常具有代表性和独特风格的瓷器。马未都讲梅瓶瓷器历史:桂林从未生产梅瓶,却被称为梅瓶之乡。
马未都收藏古董可以说种类就非常多,而他这次要说的是梅瓶。梅瓶作为我国瓷器中的传统名瓷,他的造型也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有人评价梅瓶,虽然在我国各大名窑中都有烧造,但是梅瓶的造型可以说是最好看的。梅瓶的瓶口很小,颈部也很短而肩的地方很宽,整体身形是修长型,因为瓶口小,在古代经常被用作插梅枝,所以叫做梅瓶。
马未都说:虽然桂林从未烧造过梅瓶,但是桂林被称作是梅瓶之乡。这跟桂林的历史有关,桂林在明朝时距离北京非常远,在朱元璋时期就在桂林封靖江王管理。靖江王的存在一直到清朝的顺治年间。历任靖江王对梅瓶非常喜爱,在桂林出土的朱经扶夫妇墓葬内出土了一对青花梅瓶。马未都说这对梅瓶可以说是青花瓷器中的极品,其中有一只携酒寻芳图梅瓶,画面上对任务描绘的十分精细,最有趣的是,在瓶子上有一个仆人挑着担,而在担上携带的就是一个与这个梅瓶一模一样的梅瓶形状,可以说是瓶中之瓶。
本文来自作者[雁彤]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214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雁彤”
本文概览:马未都是个相信大家不会感到陌生的名字,毕竟他开了整个中国的第1个私人博物馆,这让人们对其印象非常深刻。1981年,26岁的马未都以1篇叫为《今夜月儿圆》的小说崭露头角,后来也直...
文章不错《马未都收藏的古董》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