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血能治好肝癌吗?

你好!你说的应该是鳄鱼血胶囊!一般用于早期肝癌的防治和肝癌手术后的防治!!完全治好肝癌可信度不大!鳄鱼血胶囊每盒价格在500元左右,是泰国进口的! 产品名称 鳄鱼血冻干粉胶囊 产品说明 本产品是以人工养殖的优生品种鳄鱼鲜血为原料,采用活体血管抽取技术将没有任何污染的鳄鱼血液抽取出来,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将其提取浓缩,并采用冻干技术将鳄鱼血液精制成冻干粉。 用法用量 每日3次,每次1~4粒,温开水吞服。 过去,鳄鱼在人们的心中只是一种古老的珍稀动物,即凶猛由丑陋,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致力于鳄鱼研究的科学家、医学家惊奇的发现,在人们意识中一向以凶猛面目出现的鳄鱼身上,竟隐藏着许多不可思议的秘密。随着这些秘密的一一揭示,鳄鱼也就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医学家及营养家的重视,这些国家利用鳄鱼这种优秀的资源开发了许多健康食品与药品,使鳄鱼全方位地为人类健康长寿作贡献。 从事医学研究的科学家们从动物遗传学、生命科学、医学、天然药物学等方面来验证在地球上生存两亿多年的古老动物——恐龙的近亲鳄鱼之繁淤至今的秘密。(与人类两三百万年的进化史及恐龙等物种相比,鳄鱼显示了其超强的生命力)。 英国剑桥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 KiyoshiNagai 先生在鳄鱼血液中发现了鳄鱼的血红蛋白氨基酸链有非常奇特的构造,这种球状的构造使鳄鱼血红蛋白的携氧量超过其它动物的100倍以上,这种特殊的血红蛋白进入人体和人体血红蛋白合成后可提高人体的血液携氧量,将足够的氧送到大脑及身体的各个部位,增强体液和细胞的活力及抗突变能力。 英国BBC广播公司电视制作组人员在沃洲拍摄鳄鱼记录片时发现惊讶的鳄鱼在环境十分恶劣的沼泽中,但在打斗时即使遍体鳞伤,其伤口也不会因感染细菌和病毒而发炎或病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采到鳄鱼血液样本,送给美国新泽西医学院的专家们进行分析,专家们在鳄鱼的血液中分离出一种肽,这种肽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从而破坏细菌的氨基链,并能杀死使普通抗生素全然失效的超级细菌。科学家们给这种物质起了一个新的名称——“克罗科迪林”(鳄鱼霉素)。 真正把鳄鱼血运用于治疗癌症并有实质性进展的是美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G·M 帕拉得和菲朗斯 · 柯利这两位教授。先前这两位教授发明了——在癌肿瘤内部用药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缓解库疗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癌肿块的内部注射药物,从里向外消灭癌细胞,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大幅度的减少药物对人体正细胞的损伤。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并不能非常有效地阻止癌细胞机体内的扩散和转移。 为此,他们为了提高这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必须寻找一种在癌肿块的外围,能够有效消灭扩散和转移的癌细胞,并不伤害癌患者正常细胞的物质。经过数年的探索和研究,他们发现鳄鱼血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首先,他们发现鳄鱼血中含有极其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 — SOD ,每 100 毫升鳄鱼血含有比活力1万u/mg蛋白的 Cu.Zn — SOD 达 2g — 2.8g ,比其他动物血中的含量高 8 —— 15 倍。 现代医学实践证明,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延缓人体衰老、抑制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G·E 帕拉德教授和菲郎斯·柯利教授受到这一发现的鼓舞,继续对鳄鱼血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进而发现,在鳄鱼的血液中含有一种超级缩氨酸( S.P ),这种新抗微生物缩氨酸不但能识别人体内的癌细胞,并能快速攻破癌细胞膜,潜入癌细胞内部将其分解粉碎,使其无法复制。同时,他还能大幅度调动人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将身体内的癌细胞完全吞噬,从而有效的阻止癌细胞扩散并大量吞噬病灶内的细胞。他们把这项成果运用到实际治疗中发现,鳄鱼血制品配合“缓解库疗法”使单纯的“缓解库疗法”的治疗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383.28%。同时,他们运用鳄鱼血制品与“放疗—辐射疗法”和“化疗—介入法”配合使用,发现它同样使这些疗法的有效率提高到99%以上,治愈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延缓死亡率达到95%以上。他们还从理论上推测出,不用程度的癌症病人在选择服食鳄鱼血制品或注射鳄鱼血制品后,其生命可延长5-30年。 据2005年8月15日《参考消息》记载,澳大利亚科学家从鳄鱼血液中提取发现,鳄鱼血的免疫系统能杀死爱滋病病毒,以及对青霉素具有抗体的病毒,如葡萄状球菌或金色葡萄球菌,因为鳄鱼的免疫系统的运作方式不同于人类的免疫系统,它能够在身体刚刚出现感染的时候立即攻击细菌。从鳄鱼身上提取的血液制成的血丸能极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御抗病毒能力。 美国科学家莫臣目前在沃洲北部采集鳄鱼血液样本,他认为鳄鱼血可以能成为人类抗爱滋病的超级武器,从鳄鱼血的实验显示,鳄鱼的免疫系统对爱滋病HIV病毒是免疫的,相信可籍鳄鱼血研究出淤人类的强效抗生素。同样参与研究的沃洲科学家布里顿表示,1998年时的研究显示,鳄鱼血液所含的某种蛋白质,能杀死对盘尼西林有抗药性的细菌,如金葡萄球菌,研究显示,鳄鱼对抗HIV病毒比人类免疫系统的能力强得多。布里顿与莫臣10多年来在多处荒野采集鳄鱼血液样本,希望采集到足够的鳄鱼分离出抗体,最终研发出适用于人体的超强抗体。莫臣预测,这种抗体或可用于糖尿病患者身上无法愈合的伤口,或常有伤口感染的烧伤患者。 通过这种研究结果表明,鳄鱼血不但具有杀菌、抗辐射、抗衰老的作用,同时,他还是一种全新的、强力的、唯一的对人体无任何伤害的超级抗癌物质,它在本世纪为人类战胜癌症必定会做出重大贡献。 目前已有一种采用动脉血管抽取技术将鳄鱼的鲜血抽取出来并及时进行提取浓缩,精制成冻干粉胶囊的产品即将问世,鳄鱼血冻干粉胶囊保持了所有生物活性的完好无损,实为癌患病人的福音。 疾病数据:肝癌居江苏省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首位,是对江苏人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1990~1992年江苏省8个地区肝癌死亡率为36.81/10万。肝癌的死亡占全死亡原因的5.8%,即每死亡17中就有1人死于肝癌。江苏省肝癌高发与肝炎高发、酗酒、黄曲霉素的污染、水土条件有关。 专家分析 (王学浩,中国活体肝脏移植研究所所长):肝癌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至今仍未明了。可能与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变),某些天然化学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类化合物,有机氯杀虫剂等)以及其它因素(如肝内寄生虫感染、营养不良、遗传)等有关。其确切病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非常重视肝癌的防治研究,甲胎蛋白普查为三早创造了有利条件,早期手术切的机会增多,加上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疗效已有很大提高,但也给肝脏增加许多恶性隐患。早期施行手术切除前一定服野生鳄鱼血胶囊,方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对亚临床肝癌及小肝癌术后5年存活率已达70%以上,对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可速服野生鳄鱼血胶囊可快速控制发展、转移带瘤生存可达十年以上。 专家提醒:对于肝癌而言,有乙肝病史、丙肝病史或有癌症家族史,有长期酗酒史并患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以及已经确诊的肝硬化患者,属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应及时服野生鳄鱼血胶囊可迅速减轻和康复。大多数病人是经过肝炎→肝硬变→肝癌的过程,10%有肝炎病毒直接整合在肝细胞里,引起突变,直接造成肝癌。因此,肝功正常的所谓病毒携带者也要服用野生鳄鱼血胶囊以防突变,千万不能大意。饮酒损害健康,特别是对肝脏的损害是很大的。长期饮酒可促进肝硬变或加速肝癌的发生。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有着怎样的奇异本领?它们的种种本领,给了人类哪些启发?模仿这些本领,人类又可以造出什么样的机器?这里要介绍的一门新兴科学——仿生学。

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从仿生学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它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可观。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蓝图的道路,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

人类仿生由来已久

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种类繁多的生物界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使它们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得到生存和发展。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以自己直立的身躯、能劳动的双手、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语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促进了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获得了高度发展。因此,人类无与伦比的能力和智慧远远超过生物界的所有类群。人类通过劳动运用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制造工具,从而在自然界里获得更大自由。人类的智慧不仅仅停留在观察和认识生物界上,而且还运用人类所独有的思维和设计能力模仿生物,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增加自己的本领。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鸟儿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飞翔。据《韩非子》记载鲁班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然而人们更希望仿制鸟儿的双翅使自己也飞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奥那多·达·芬奇和他的助手对鸟类进行仔细的解剖,研究鸟的身体结构并认真观察鸟类的飞行。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

以上这些模仿生物构造和功能的发明与尝试,可以认为是人类仿生的先驱,也是仿生学的萌芽。

发人深省的对比

人类仿生的行为虽然早有雏型,但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并没有自觉地把生物作为设计思想和创造发明的源泉。科学家对于生物学的研究也只停留在描述生物体精巧的结构和完美的功能上。而工程技术人员更多的依赖于他们卓越的智慧,辛辛苦苦的努力,进行着人工发明。他们很少有意识的向生物界学习。但是,以下几个事实可以说明:人们在技术上遇到的某些难题,生物界早在千百万年前就曾出现,而且在进化过程中就已解决了,然而人类却没有从生物界得到应有的启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为使舰艇在水下隐蔽航行而制造出潜水艇。当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原始的潜艇时,是先用石块或铅块装在潜艇上使它下沉,如果需要升至水面,就将携带的石块或铅块扔掉,使艇身回到水面来。以后经过改进,在潜艇上采用浮箱交替充水和排水的方法来改变潜艇的重量。以后又改成压载水舱,在水舱的上部设放气阀,下面设注水阀,当水舱灌满海水时,艇身重量增加使可它潜入水中。需要紧急下潜时,还有速潜水舱,待艇身潜入水中后,再把速潜水舱内的海水排出。如果一部分压载水舱充水,另一部分空着,潜水艇可处于半潜状态。潜艇要起浮时,将压缩空气通入水舱排出海水,艇内海水重量减轻后潜艇就可以上浮。如此优越的机械装置实现了潜艇的自由沉浮。但是后来发现鱼类的沉浮系统比人们的发明要简单得多,鱼的沉浮系统仅仅是充气的鱼鳔。鳔内不受肌肉的控制,而是依靠分泌氧气进入鳔内或是重新吸收鳔内一部分氧气来调节鱼鳔中气体含量,促使鱼体自由沉浮。然而鱼类如此巧妙的沉浮系统,对于潜艇设计师的启发和帮助已经为时过迟了。

声音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语言,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优美的音乐使人们获得艺术的享受,工程技术人员还把声学系统应用在工业生产和军事技术中,成为颇为重要的信息之一。自从潜水艇问世以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水面的舰船如何发现潜艇的位置以防偷袭;而潜艇沉入水中后,也须准确测定敌船方位和距离以利攻击。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洋上,水面与水中敌对双方的斗争采用了各种手段。海军工程师们也利用声学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侦察手段。首先采用的是水听器,也称噪声测向仪,通过听测敌舰航行中所发出的噪声来发现敌舰。只要周围水域中有敌舰在航行,机器与螺旋桨推进器便发出噪声,通过水听器就能听到,能及时发现敌人。但那时的水听器很不完善,一般只能收到本身舰只的噪声,要侦听敌舰,必须减慢舰只航行速度甚至完全停车才能分辨潜艇的噪音,这样很不利于战斗行动。不久,法国科学家郎之万(1872~1946)研究成功利用超声波反射的性质来探测水下舰艇。用一个超声波发生器,向水中发出超声波后,如果遇到目标便反射回来,由接收器收到。根据接收回波的时间间隔和方位,便可测出目标的方位和距离,这就是所谓的声纳系统。人造声纳系统的发明及在侦察敌方潜水艇方面获得的突出成果,曾使人们为之惊叹不已。岂不知远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前,蝙蝠、海豚早已对“回声定位”声纳系统应用自如了。

生物在漫长的年代里就是生活在被声音包围的自然界中,它们利用声音寻食,逃避敌害和求偶繁殖。因此,声音是生物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信息。意大利人斯帕兰赞尼很早以前就发现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飞行,既能躲避障碍物也能捕食在飞行中的昆虫,但是堵塞蝙蝠的双耳后,它们在黑暗中就寸步难行了。面对这些事实,帕兰赞尼提出了一个使人们难以接受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看东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年哈台认为蝙蝠发出声音信号的频率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并提出蝙蝠对目标的定位方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郎之万发明的用超声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遗憾的是,哈台的提示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工程师们对于蝙蝠具有“回声定位”的技术是难以相信的。直到1983年采用了电子测量器,才完完全全证实蝙蝠就是以发出超声波来定位的。但是这对于早期雷达和声纳的发明已经不能有所帮助了。

另一个事例是人们对于昆虫行为为时过晚的研究。在利奥那多·达·芬奇研究鸟类飞行造出第一个飞行器400年之后,人们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使人类实现了飞上天空的梦想。由于不断改进,30年后人们的飞机不论在速度、高度和飞行距离上都超过了鸟类,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才能。但是在继续研制飞行更快更高的飞机时,设计师又碰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气体动力学中的颤振现象。当飞机飞行时,机翼发生有害的振动,飞行越快,机翼的颤振越强烈,甚至使机翼折断,造成飞机坠落,许多试飞的飞行员因而丧生。飞机设计师们为此花费了巨大的精力研究消除有害的颤振现象,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就在机翼前缘的远端上安放一个加重装置,这样就把有害的振动消除了。可是,昆虫早在三亿年以前就飞翔在空中了,它们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颤振的危害,经过长期的进化,昆虫早已成功地获得防止颤振的方法。生物学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时,发现在每个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区——翼眼或称翅痣。如果把翼眼去掉,飞行就变得荡来荡去。实验证明正是翼眼的角质组织使蜻蜓飞行的翅膀消除了颤振的危害,这与设计师高超的发明何等相似。假如设计师们先向昆虫学习翼眼的功用,获得有益于解决颤振的设计思想,就可似避免长期的探索和人员的牺牲了。面对蜻蜓翅膀的翼眼,飞机设计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以上这三个事例发人深省,也使人们受到了很大启发。早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前,各种生物已在大自然中生活了亿万年,在它们为生存而斗争的长期进化中,获得了与大自然相适应的能力。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说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极其精确和完善的机制,使它们具备了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生物界具有许多卓有成效的本领。如体内的生物合成、能量转换、信息的接受和传递、对外界的识别、导航、定向计算和综合等,显示出许多机器所不可比拟的优越之处。生物的小巧、灵敏、快速、高效、可靠和抗干扰性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连接生物与技术的桥梁

自从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在1782年发明蒸汽机以后,人们在生产斗争中获得了强大的动力。在工业技术方面基本上解决了能量的转换、控制和利用等问题,从而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各式各样的机器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工业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大和增强了人的体能,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脱出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蒸汽机以后又经历了电气时代并向自动化时代迈进。

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更是给人类科学技术的宝库增添了可贵的财富,它以可靠和高效的本领处理着人们手头上数以万计的各种信息,使人们从汪洋大海般的数字、信息中解放出来,使用计算机和自动装置可以使人们在繁杂的生产工序面前变得轻松省力,它们准确地调整、控制着生产程序,使产品规格精确。但是,自动控制装置是按人们制定的固定程序进行工作的,这就使它的控制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自动装置对外界缺乏分析和进行灵活反应的能力,如果发生任何意外的情况,自动装置就要停止工作,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这就是自动装置本身所具有的严重缺点。要克服这种缺点,无非是使机器各部件之间,机器与环境之间能够“通讯”,也就是使自动控制装置具有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要解决这一难题,在工程技术中就要解决如何接受、转换。利用和控制信息的问题。因此,信息的利用和控制就成为工业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生物界给人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人类要从生物系统中获得启示,首先需要研究生物和技术装置是否存在着共同的特性。1940年出现的调节理论,将生物与机器在一般意义上进行对比。到1944年,一些科学家已经明确了机器和生物体内的通讯、自动控制与统计力学等一系列的问题上都是一致的。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1947年,一个新的学科——控制论产生了。

控制论(Cybernetics)是从希腊文而来,原意是“掌舵人”。按照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维纳(Norbef Wiener,1894~1964)给予控制论的定义是“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虽然这个定义过于简单,仅仅是维纳关于控制论经典著作的副题,但它直截了当地把人们对生物和机器的认识联系在了一起。

控制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动物(尤其是人)与机器(包括各种通讯、控制、计算的自动化装置)之间有一定的共体,也就是在它们具备的控制系统内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根据控制论研究表明,各种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都包含有信息的传递、变换与加工过程。控制系统工作的正常,取决于信息运 行过程的正常。所谓控制系统是指由被控制的对象及各种控制元件、部件、线路有机地结合成有一定控制功能的整体。从信息的观点来看,控制系统就是一部信息通道的网络或体系。机器与生物体内的控制系统有许多共同之处,于是人们对生物自动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采用物理学的、数学的甚至是技术的模型对生物系统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控制理论成为联系生物学与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成为沟通生物系统与技术系统的桥梁。

生物体和机器之间确实有很明显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可以表现在对生物体研究的不同水平上。由简单的单细胞到复杂的器官系统(如神经系统)都存在着各种调节和自动控制的生理过程。我们可以把生物体看成是一种具有特殊能力的机器,和其它机器的不同就在于生物体还有适应外界环境和自我繁殖的能力。也可以把生物体比作一个自动化的工厂,它的各项功能都遵循着力学的定律;它的各种结构协调地进行工作;它们能对一定的信号和刺激作出定量的反应,而且能像自动控制一样,借助于专门的反馈联系组织以自我控制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例如我们身体内恒定的体温、正常的血压、正常的血糖浓度等都是肌体内复杂的自控制系统进行调节的结果。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为生物系统与技术系统的连接架起了桥梁,使许多工程人员自觉地向生物系统去寻求新的设计思想和原理。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趋势,工程师为了和生物学家在共同合作的工程技术领域中获得成果,就主动学习生物科学知识。

仿生学的诞生

随着生产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5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生物系统是开辟新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自觉地把生物界作为各种技术思想、设计原理和创造发明的源泉。人们用化学、物理学、数学以及技术模型对生物系统开展着深入的研究,促进了生物学的极大发展,对生物体内功能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迅速的进展。此时模拟生物不再是引人入胜的幻想,而成了可以做到的事实。生物学家和工程师们积极合作,开始将从生物界获得的知识用来改善旧的或创造新的工程技术设备。生物学开始跨入各行各业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行列,而且首先在自动控制、航空、航海等军事部门取得了成功。于是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结合在一起,互相渗透孕育出一门新生的科学——仿生学。

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1960年9月正式诞生。由美国空军航空局在俄亥俄州的空军基地戴通召开了第一次仿生学会议。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分析生物系统所得到的概念能够用到人工制造的信息加工系统的设计上去吗?”斯梯尔为新兴的科学命名为“Bionics”,希腊文的意思代表着研究生命系统功能的科学,1963年我国将“Bionics”译为“仿生学”。斯梯尔把仿生学定义为“模仿生物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技术系统具有或类似于生物特征的科学”。简言之,仿生学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学。确切地说,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特质、功能、能量转换、信息控制等各种优异的特征,并把它们应用到技术系统,改善已有的技术工程设备,并创造出新的工艺过程、建筑构型、自动化装置等技术系统的综合性科学。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仿生学属于“应用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从工程技术方面来看,仿生学根据对生物系统的研究,为设计和建造新的技术设备提供了新原理、新方法和新途径。仿生学的光荣使命就是为人类提供最可靠、最灵活、最高效、最经济的接近于生物系统的技术系统,为人类造福。

本文来自作者[文山]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2198.html

(1)
文山的头像文山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文山的头像
    文山 2025年10月03日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文山”

  • 文山
    文山 2025年10月03日

    本文概览:你好!你说的应该是鳄鱼血胶囊!一般用于早期肝癌的防治和肝癌手术后的防治!!完全治好肝癌可信度不大!鳄鱼血胶囊每盒价格在500元左右,是泰国进口的! 产品名称 鳄鱼血冻干粉胶囊...

  • 文山
    用户100307 2025年10月03日

    文章不错《鳄鱼血能治好肝癌吗?》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游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