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里,青铜器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器物,想想那些从初中就经常出现在我们课本中的司(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典型器物,无一不透露出森严庄重的气氛。这里会配两张不同以往画风的让大家先直观感受一下接地气的青铜器。
? 不如我们就从青铜器的名称说起吧!青铜器之所以以“青”来形容,其实是人们根据它所呈现的颜色所定,青铜器本质上是一种铜合金,由于长期掩埋于地下或者出土之后在人们手中辗转,使得其颜色多为青色,其实这个青色是一个很神奇的颜色,它可以囊括许多种颜色比如绿色、黑色等等,既可以理解“青”为泛指,也可以说“青”本身就是一种不明晰的颜色指代。诸如铜镜一类的器物,锡的含量比较高,使得镜子表面更容易照面,色彩也多发黑。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二号展厅中一个展柜专门陈列了一件卣,其独特不仅在于提梁之处铸造为活环,同时它的颜色也是发黑的,引用曾经古董行的说法叫“黑漆古”。有一些表面铜锈不是很多的器物上,在某些部分还会显露一些金色,其实那就是当时铜器铸造出来的颜色。青铜器在它使用的年代里并不是青色,它有一个高大的名字叫“吉金”,我们如今去博物馆还会见到一些展览的命名用“盛世吉金”等词语。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君王所赏赐的“金”也多是铜原料而不是人们首先想到的黄金。
为什么我们会感觉青铜器神秘威严呢?恐怕和它的外形特征及经常了解到的使用常识有关。首先,很少有青铜器长的像前面所列的图那样“特立独行”的,当然,后面的文章我们会讲到像三星堆、新干大洋洲它们自身地域文化的独特,此处不赘述,一般的青铜器尤其是我们经常在博物馆里见到的商周青铜器,多为大墓或重要遗址或窖藏等,器物的体型一般比较大,器壁厚重,一些上面有铭文,一些典型的纹饰如饕餮纹本身在审美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严肃威严的,祭祀的用途占较大比重。其次,在我们一般所受的文化熏陶中,青铜盛行的商周时代,由于史书记载较少,文学传说丰富,使其自然就显得更为神秘一些。久而久之,我们对于那个时代和那些陈列在博物馆中的青铜重器也就更加觉得神秘威严。
其实呢,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尤其是众多铸有铭文的青铜器,对于历史研究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仅具有审美和艺术价值,其历史价值更是让无数学者沉醉其中。而我们普通人更是可以透过这些古代的青铜器,了解当时贵族的生活,了解在缺乏史料去构建史实的时代,我们的先民究竟是如何生活的。
此短文算作一个引子,每周会有简单易懂的青铜器小知识(当然后面没准会涉及断代鉴定的小tip),一个小预告,下次会从每种常见器形接着说哦,保准你以后再去博物馆见了青铜器,识字、懂用途。可能还能说出来点历史源流和价值。
圆明园有哪些珍贵文物
藏品名称:豆青釉盘
烧制年代:清中期(嘉庆—道光)
款识:嘉庆花押款
窑口:民窑
价格说明:该器型属民间通用器型,器型小的直径在18厘米左右,器型大的直径在25厘米左右,最大直径有32厘米。清中期民间大量烧制。现在民间存量较大,不属于高档收藏品,只适于大众收藏,市场价值较低。此藏品从上看应属于25厘米的器型,若器型完好,市场价格在500元左右。该藏品边有冲、底有釉裂纹,价值已经降低,一般市场成交价在300元左右,即使在拍卖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正常成交价格也不会超过500元。
1、景泰蓝麒麟
景泰蓝麒麟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景泰蓝”这个名字是一般俗称的名字,学术上的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
景泰蓝麒麟是清朝时期的珐琅器,收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2015年3月1日清晨6点遭窃,下落未明。
2、龙首,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原本是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铸造于清朝乾隆年间。资料显示,该系列兽首均由宫廷西洋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监修,宫廷匠师制作。
19世纪中叶,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并火烧圆明园,自此,十二兽首铜像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海外流落历史。
3、猪首铜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流失海外143年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之一的猪首铜像,2004年03月17日下午乘专机由北京顺利抵达广州白云机场。21日起它将免费供羊城市民参观。
4、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 。
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5、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本文来自作者[恨安]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222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恨安”
本文概览:在大多数人眼里,青铜器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器物,想想那些从初中就经常出现在我们课本中的司(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典型器物,无一不透露出森严庄重的气氛。这里会配两张不同...
文章不错《你不知道的青铜器(一)——从名字说起》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