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法新课标核心素养

初中道法新课标核心素养指的是在新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标准中所要求培养和发展的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道法新课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有:

1、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和积极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具备正直、宽容、互助和奉献的情感。

2、道德判断与决策: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道德标准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分辨是非、善恶和公正的能力,在面临道德抉择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3、道德行为与实践:培养学生践行道德行为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具备道德思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和他人谋福利。

4、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使他们理解和尊重法律,具备依法办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5、社会责任与公民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使他们关心社会问题,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具备团结、合作、参与和贡献的精神。

学习初中道法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意义

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初中道法新课标核心素养,学生可以接受系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将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追求公正和善良,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法治意识培养:通过学习初中道法新课标核心素养,学生将了解和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并培养正确的法治意识,即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这将有助于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从而有助于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自由发展空间。文章首先概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随后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2016年9月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师大举行,提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为内涵的中国学生培养思路。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基础课程,以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成为现阶段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1.文化基础

文化学习是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仅以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说,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升个人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树立科学精神和正确价值观念,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2.自主发展

以往的中学课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受到限制。而核心素养则提倡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例如要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此外,也要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直接帮助,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3.社会参与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学科,而核心素养也主张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标。另外,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责任担当,提高社会活动中的创新创造能力,这些都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必要的促进作用。

二、道德与法治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促进深度体验,提升探究能力

教师要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重视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层次价值,不仅让学生通过书本教材“知其然”,更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标。为此,教师要积极尝试师生角色转换,以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向主动参与转换。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美好集体有我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集体给自己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在“五一劳动节”时,组织班级中的学生成立志愿者队伍,有的队伍负责清理校园花坛中、草坪中的垃圾,有的队伍负责宣传和制作黑板报。最后由教师进行活动经验总结,大家在活动中互帮互助,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也间接的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2.释放学习主动权,开展共享式教学

核心素养时代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主动“放权”,同时要能够更多的关注当代中学生的学习诉求,从而确保课程教学模式能被学生所接受。例如,当代学生被称为网络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有着较高的兴趣,教师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包括现阶段比较常见的MOOC(慕课)、公开课、微课等,都可以尝试引进并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互联网+教育”。基于互联网的辅助教学模式,也继承了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教案发布到校园网、QQ群里进行共享,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下载课件,自行学习,温故而知新。

3.进行学科整合,培养综合素养

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跨越文化差异、观点差异,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具备批判和创新思维……都至关重要,而这些素质无一例外都是跨越学科的综合素养。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让学生具备这样的素质,就需要有超越学科教育的“大教育”观念。道德与法治与初中其他文化课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历史、地理等,教师在进行本学科内容讲解时,也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适当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国家利益至上》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联系历史中的一些名人,像林则徐、周恩来等,这样不仅使得道德与法治内容更加生动、灵活,而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5年下发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围绕立德树人,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炼课程整合主题,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实施的综合性。实践中,我们也在不断深化对综合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结语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必备的一种品格和能力,从中学阶段开始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基础文化课的学习,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从教师角度来说,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也要注重转变传统观念,例如充分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模式,进行学科整合等,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本位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本文来自作者[洛旭明]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3788.html

(6)
洛旭明的头像洛旭明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洛旭明的头像
    洛旭明 2025年10月11日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洛旭明”

  • 洛旭明
    洛旭明 2025年10月11日

    本文概览:初中道法新课标核心素养指的是在新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标准中所要求培养和发展的学生核心素养。初中道法新课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有:1、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和...

  • 洛旭明
    用户101107 2025年10月11日

    文章不错《初中道法新课标核心素养》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游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