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物”二字联系在一起使用,始见于《左传》。《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之后,《后汉书?南匈奴传》有:“制衣裳,备文物。”以上所说的“文、物”原是指当时的礼乐典章制度,与现代所指文物的涵义不同。到唐代,骆宾王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杜牧诗:“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这里所指的“文物”,其涵义已接近于现代所指文物的涵义,所指已是前代遗物了。北宋中叶 (11世纪),以青铜器、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起,以后又逐渐扩大到研究其他各种古代器物,把这些器物统称之为“古器物”或“古物”。在明代和清初比较普遍使用的名称是“古董”或“骨董”。到清乾隆年间 (18世纪) 又开始使用“古玩”一词。这些不同的名称,涵义基本相同,但在很多场合,古董、骨董和古玩,是指书画、碑帖以外的古器物。
古董局中局素鼎录真实存在吗 现实中真有素鼎录这本书吗
很多朋友想加入到收藏瓷器的大军当中,但却经常买到假货和新货.在古玩界,这叫“吃药”。
可是绝大多数人吃了药后,并没有药到病除,反而是病发得更厉害,无止境的吃药,周而复始,吃药的结果是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所以,想收藏,还是应该脚踏实地的进行学习。
这里不说别的,就是推荐一些书。(其中有些书是必修的)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
中国陶瓷史---叶喆民
中国陶瓷---冯先铭
以上三本是初学者必看的,了解中国的瓷器史是特别必要的.而耿宝昌的那本书更是明清瓷器鉴定最系统的书.
稍有入门的人可以看以下几本: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老古董丛书) 铁源编的,朝华出版社出的.
中国古代窑址标本(河南卷,河北卷)
古陶瓷识鉴讲义---陆建初
中国历代瓷器装饰大典---上海文化出版社
其他有条件的,还可以看以下这些书: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精)
青花瓷片纹饰图鉴---浙江大学出版社
毛家湾明代瓷器坑考古发掘报告
我说仿古瓷器---良叶
中国古瓷汇考---李正中 朱裕平
中国陶瓷综述---李正中 朱裕平
古瓷探妙---毕克官
片面之词---白明
青花瓷纹饰图典---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
明清青花瓷
明清斗彩瓷器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
定瓷艺术
古窑鉴真
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体---草千里
青花瓷器鉴定者---张浦生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李柄辉
古代瓷器-湖北省博物馆藏瓷器选
高安元代瓷器
外销瓷器价值考成
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吕成龙
辽宋金瓷器(北京文物鉴赏)
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文物出版社
民国瓷器图鉴---余继明
我说晚期浅绛彩---余继明
中国浅绛彩瓷---梁永基
还有一些古代书,如果有兴趣的,看看也不妨
陶说
南窑笔记
景德镇陶录
格古要论
天工开物
电视剧《古董局中局》正在热播,佛头案是本剧的关键,而《素鼎录》是佛头案的关键,很好奇《素鼎录》真实存在吗?这本书是许愿爷爷许一城留下的,里面记录了关于金石玉器的鉴定方法,现在许愿是他的持有者。人人都想得到这本书,老朝奉也不例外,老朝奉告诉许愿,《素鼎录》不仅能鉴宝,还能造假,所以老朝奉对《素鼎录》觊觎已久。
许愿前往岐山查佛头案,也从姬云浮那里拿到父亲许和平留下的佛头案资料,据了解,许和平留下两本许家日记,其中《素鼎录》就是其中一本,可许愿表示他只见到了这一本,另一本应该是在老朝奉手里。
老朝奉想要得到《素鼎录》,目的是为了建造属于他的帝国,而《素鼎录》是个造赝名录。现实中不存在《素鼎录》这本书,它是编剧虚构的一件物品,历史上没有关于这本书的相关记载。
《素鼎录》是许家祖传之物,许愿是从许和平所在的学校图书馆找到的,他很看重这本书,把它放在被人不易找到的地方,可以说不知多少人为了这本《素鼎录》潜入四悔斋,最后都是无功而返。
《素鼎录》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它在古董鉴宝界却是个宝物,有了这本书,只要潜心钻研,就能在鉴宝界争得一席之位,当然这本书跟佛头案也有关,只是现在许愿还不知道其中的关联。
许愿最大的心愿是能查清佛头案的真相,还爷爷许一城一个清白,他坚信爷爷是不可能通敌叛国,盗卖国宝,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隐情,接下来许愿离真相越来越近,佛头案来龙去脉也将浮出水面。
本文来自作者[绮绿]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396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绮绿”
本文概览:在中国,“文物”二字联系在一起使用,始见于《左传》。《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之后,...
文章不错《古玩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