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

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如下:

1.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诸葛亮读书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他对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仕途”如何,诸葛亮“笑而不答”。

后来事实证明,读书务求“精熟”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人,也的确只做到刺史、郡守,而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则成为一代贤相。

2.陶渊明:“会意”读书法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3.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那么,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它的目标或问题。

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4.郑板桥:“精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

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名人读书方法:陶渊明:“会意”读书法、苏东坡:“八面受敌”读书法、吴晗:“摘卡片式”读书法、华罗庚:“厚薄”读书法、董遇:“三余”读书法、张溥:“七焚”读书法、郑板桥:“精当”读书法、顾炎武:“三读”读书法、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朱熹:“格物致知,读书穷理”。

1、陶渊明:“会意”读书法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重点,去繁就简,独立思考。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2、苏东坡:“八面受敌”读书法

苏轼认为人们在读书时,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每次读书,只求一点,容易集中深入,彻底攻破一“敌”,像打仗那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一次攻破一面“敌”。

3、吴晗:“摘卡片式”读书法

凡遇有价值的资料,就抄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一件事、一段话,并且记上出处。日积月累,卡片多了,就按照内容分类保管。他亲手整理了几万张卡片,把大量的资料储存起来,随用随取。

4、华罗庚:“厚薄”读书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分两步:第一步“由薄变厚”,即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一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溯源,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比这一步更重要的是第二步:能学会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就是“由厚到薄”。

5、董遇:“三余”读书法

魏国大儒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便出去活动;雨天,不能下地劳作。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读书,肯定会有所收获。

6、张溥:“七焚”读书法

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默读。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第三步,将抄写的文章投进火炉里。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

7、郑板桥:“精当”读书法

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精”。

8、顾炎武:“三读”读书法

“三读”即复读法、抄读法、游读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又动手又动脑,强化记忆。顾炎武笃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方法。他从45岁开始了游学生活,做到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学以致用。

9、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籍,都有它的最精粹的部分,抓住了它再进行深钻细研,就能较好地把握通篇的主要精神,使所学知识扎实深刻而不浅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融会贯通的效果。“观其大略”即提纲挈领地领会要点的读书方法。

10、朱熹:“格物致知,读书穷理”

朱熹把“格物致知,读书穷理”和“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作为读书的基本原则,其精义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抓紧用力,舍得下苦功、居敬持志,要用心专一,敬于读书。

本文来自作者[陈俊良]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2329.html

(1)
陈俊良的头像陈俊良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陈俊良的头像
    陈俊良 2025年10月04日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陈俊良”

  • 陈俊良
    陈俊良 2025年10月04日

    本文概览: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如下:1.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诸葛亮读书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他对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

  • 陈俊良
    用户100408 2025年10月04日

    文章不错《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游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