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01、建制镇—202 或村庄用地—203。
一般城市的土地属于国有土地。但是,在土地二调时会将靠近城市郊区的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调绘为201。
202 建制镇 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 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用地。 203 村庄 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 学校等用地。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7月11日发布。标准基本框架分为1、总则;2、用地分类;3、附录;4、条文说明。
建制镇是国有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二条 下列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一)城市市区的土地;
(二)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
(三)国家依法征收的土地;
(四)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
(六)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扩展资料概括新中国建制镇的增长,不难看出,它是一个渐进的城市化的过程。
1954~1958年间,尽管中国建制镇数量由5400个减为3621个,但其实质并不是建制镇自身的因素,而是统一标准后产生的误差。
据资料统计,自1949年至1957年的9年中,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0.6%上升到15.4%,年平均递增率高达70.5%,城市化的速度是相当快的。
1958~1965年间,是中国城市化最快、起伏最大的时期。
在1958~1960年的“大跃进”期间,中国城镇人口从1957年的9949万猛增到1960年13,073万,3年中城镇人口净增31.4%,事实上中国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大跃进”时期。
1961~1962年的3年自然灾害,从城镇居民口粮和就业角度又动员了近3000万城镇人口返回农村,使城镇人口数量基本维持在1957年的水平。这种城镇居民返回农村,是城市化过快过猛,与社会经济基础不相适应所造成。
1966~1976年间,由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停滞,城市新增就业岗位极少,加上城市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形成事实上的城市劳动力过剩,青年就业困难,迫使采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部下基层锻炼等措施以缓解城市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中国城市化过程也处于停滞时期。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尤其农村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功,国民经济得到持续的高增长,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
百度百科--建制镇用地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本文来自作者[诗双]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32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诗双”
本文概览:城市—201、建制镇—202 或村庄用地—203。一般城市的土地属于国有土地。但是,在土地二调时会将靠近城市郊区的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调绘为201。202 建制镇 指建制镇居民点...
文章不错《三调201 202 203怎么区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