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不小于1000毫米,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毫米,中学不宜小于4000毫米。
根据一般的规范和建议,教室黑板的设计应符合一定的尺寸要求。虽然没有具体规定黑板的长和宽,但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黑板上的内容,一般建议黑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000毫米。对于小学,黑板的宽度不宜小于3600毫米,而对于中学,黑板的宽度不宜小于4000毫米。这样的尺寸设计可以确保黑板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让学生在教室里能够舒适地接受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一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感受实际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具准备:直尺、米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两个长度单位,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和厘米,分别用m和cm表示)
2、你说得真完整!谁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吗?(1米等于100厘米)
3、指名提问:
3米=()厘米 500厘米=()米 800厘米=( )米
4、填一填(填上合适的单位)
1.家里房门高约2( )
2.1枝铅笔的长度是18( )
3.米尺长度是100( )
4.数学书长约25( )
4、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呢?大家都来比划一下!
5、同学们对已学知识掌握得很扎实,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让学生自然地从旧知过渡到新知。)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分米
1、估算
(1)你能估计一下我这支铅笔有多长吗?(指名回答)
(2)我想知道这支铅笔的精确长度,怎么办?(测量)
2、测量
(1)好办法!在测量之前,谁想提醒大家些什么?(指名回答)
(2)听了这么多好建议,相信大家一定会量得很准确!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测量一下第一题中铅笔的长度。
生:(到展台前实际测量)这枝铅笔是10厘米。
3、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你们知道吗?
生:就是1分米。
师:对,也可以说这枝铅笔长1分米,因为10厘米就是1分米。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dm来表示分米。(板书:分米 dm)
4、谁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板书:1dm=10cm)
5、(出示一把尺子)找一找这把尺子上从哪到哪之间的长是1分米。
生1:从5到15之间长1分米。
生2:从0到10之间长1分米。
生3:从50到40之间长1分米。
生4:从90到100之间长1分米。
6、师:还想找吗?和同桌一起在自己的小尺上找一找吧!
生:同桌一起指出格尺上的1分米。
7、师:用手比一比1分米有多长,同桌互相比一比。在你身边还藏着许多1分米朋友,快找一找吧!
生1:椅背上这块木板差不多宽1分米。
生2:窗把手差不多长1分米。
师:只要你留心观察,藏在身边的一分米朋友自己就会跳出来。
8、出示米尺,说出米尺的长度,再请同学们在米尺中找一找1分米。
指名说一说,从哪到哪是1分米?
只有从刻度“0”到刻度“10”是1分米吗?还可以从哪里找到一分米?(指名回答)
数一数,一共有几个1分米?能用一个等式表示米和分米的关系吗?(1米=10分米)
9、想一想,填一填。(课件出示)
1.估计我们数学书宽大约( )分米。 饭桌高7( )。
教室门高约20( )。 黑板宽约4( )
2.小猴一家身高分别是: 1米 、12分米、90厘米。
你知道谁最高?谁最矮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让学生实际测量长度是1分米的铅笔,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1分米有多长,懂得10厘米就是1分米,再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找长度是1分米的物体,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白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二)、认识毫米
(1)你能估计一下我手中的这枝铅笔有多长吗?(教师把两枝铅笔放在一起)指
名回答并说理由。
(2)答案很多,谁的对?请同学们赶快动手量一量数学书上第二题中铅笔的长度!
(3)指名说答案(6厘米多3个小格)并到前面展示测量过程(投影)
3、认识毫米
(1)这位同学说6厘米多3个小格,3个小格是多少?一个小格又是
多少?(1毫米)
(2)没错,1个小格是1毫米,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mm来表示毫米。(板书:毫米 mm) 你能在你的小尺子上找到1mm吗?谁愿意把你找到的1mm 指给大家看看。(2个同学,要在尺子的不同地方找到1mm)。请你把找到的1mm指给同桌看。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数一数1厘米之间有几个小格?是几毫米?
(3)谁能用我们数出的结果说一个等式来表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师边听边板书:1cm=10mm)
(4)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的物体有什么大约是1毫米?(指名回答)
(5)、你能用小手表示一下1mm 吗?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 (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硬币,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1mm给你什么感觉?(特别短、小、细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让学生发现仅仅用厘米来表示物体的长度是不够准确的,由此让学生体会认识、学习毫米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介绍有关毫米的知识,得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同时又回到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毫米的感知。)
(三)练习
(1)同学们光会比划还不行,我们还要会准确的画出线段。在画之前,
你想对同学们提些什么建议?
(2)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按要求画一画,画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3)投影汇报画线段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小结:
今天我们有学习了2个长度单位,它们分别是(分米)和(毫米),我
们还知道了分米用英文字母(dm)来表示,毫米用(mm)表示,而且我们也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请看大屏幕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操作、探究、验证的策略,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一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实际运用等形式,对1分米、1毫米进行了全面的认知,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上充分发挥生活素材的作用,注重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展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在教室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对问题主动探索、讨论、交流。
一节课结束了,留下的思考还很多:
如:教学准备中对学生的学情了解还不够,未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预测他们可能会出现那些问题?如何应对并及时作出调节?尤其是怎样更好地关注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让其都能在自身基础上有一定的收获更值得我认真思考。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米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 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 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 (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本文来自作者[青夏]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359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青夏”
本文概览:高度不小于1000毫米,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毫米,中学不宜小于4000毫米。根据一般的规范和建议,教室黑板的设计应符合一定的尺寸要求。虽然没有具体规定黑板的长和宽,但为了保...
文章不错《教室黑板一般多长多宽》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