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放大镜下的纸会被点燃?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很多超级有趣的现象。如果你再稍加注意的话,我们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小东西,这些小东西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做很多事情。比如我们今天要写的这道题,通过放大镜就能把纸点燃。这是一个我们小时候听过,甚至是玩过的一个实验,它是一种物理现象,那到底为什么放大镜就能把纸点燃了?它揭露了什么物理原理?今天就来复习一下这个物理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东西要燃烧起来,就要达到它的燃点,那放大镜是如何让温度达到纸的燃点呢?首先我们知道放大镜,它是一种凸透镜,凸透镜具有聚集光线的作用。我们把放大镜搁在太阳底下,四面八方来的太阳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时候会产生折射,从而汇聚成一点。这时候拿一张纸放置在放大镜下面,经过折射后的太阳光线聚集在一点这个热度,比纸的燃点高,于是只咱就轻易地燃烧起来。

这个现象对一些不懂的物理知识点的人来说,感觉特别神奇,然而,它就是普通的物理知识,第一点就是放大镜,是凸透镜,光线经过它的时候会产生产生折射,第二点就是物质的燃点。类似这样的物理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特别多的,比如说照相机的聚焦,弯道较多的路面拐角处的凸透镜,用三棱镜来制造彩虹光芒,还有一些,比如干冰用来布置烟雾布景等等,都是奇特的物理现象。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学习物理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其实每一个学科都对我们的生活是非常有益的,它能解释身边很多你认为奇怪的现象,能让你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身边发生的事,甚至你还能利用它来解决自己的解决一些现实的需求,比如在野外生存需要点火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进行点火。

高一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玩意儿,我们可以拿他们来做很多事情。就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放大镜与纸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种非常常见的物理现象。那其实这个现象我们从小时候就应该听过这个实验,就是为什么拿放大镜在太阳底下照射纸张纸张就会燃烧。那么其实这里就运用到我们初中物理的一个知识点。今天我们再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我们把东西放在太阳底下,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他是有会聚的作用的。同时,通过太阳的照射发生了折射现象,汇聚成一点。放在纸张上这时候就会发生一种折射现象。而因为纸的燃点比集中于一点的太阳的热度低,所以,纸张在经过太阳对放大镜的折射。于是纸张就燃烧起来了。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原理是很简单的呢?其实学过初中物理的同学们,大都会知道这两点。也因为物理我们能发现生活中很多小事都能用物理来解决。如果学摄影的同学。焦距物距等等也是需要用到物理的知识的。所以说,物理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物理在我们平常生活中也被纳入了初中和高中的教材,所以大部分的同学是有机会去学习这门学科的,如果学习的好的话,还可以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哦。对了,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实验,就是三棱镜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彩虹的光芒也就是七色光。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其实是因为,阳光他本来是复色光。也就是说,阳光它本身是有多种颜色的。经过阳光透过三棱镜。也是因为折射,所以,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芒。物理是不是很有趣呢?也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学习物理。特别是上初中和高中的同学们。

谁能列出初中物理声,光,电,热,力的知识结构图

 物理对于大部分同学们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各种公式以及规则令一部分同学苦不堪言,如何学好物理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vt2=2gs

 竖直上抛运动

 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

 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基本公式:s=v0t+at2/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论:1)v=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6)vt2—v02=2as。

 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

 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

 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

 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

 拓展阅读:如何学好物理

 多看

 物理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能见到,要学好物理,首先就要学会多观察。多留意身边的各种现象,比如闪电,彩虹,灯泡的发光,镜子的反射……如此种种,都是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只有多去观察,才能对这些现象的细节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下面的方法打好基础。

 除了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观察课本中和老师在课堂上给出的物理现象,如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给出的、实验及教师的演示实验等。仔细观察当中的物理现象或事实,产生的条件,表现的形式(如运动、变形、温度变化等)以及结果。

多思

 物理作为自然学科,其内在逻辑十分严谨,这就要求我们多去开动脑筋,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的过程,是不断解决疑问,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疑问的过程。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从本质上理解观察所得的物理现象及其成因,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物理学的逻辑理顺。

 “多思”更要注意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自己逐渐提高思维能力。我们的课本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的。

 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因此,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课本中解决问题步骤的同时,还要注意思考,看自己能否想出与课本中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这样,就能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又能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太多了,因为除了运动,磁,通信技术等之外全部初中物理知识了。

我只能笼统一些,细说了,根本说不完。

一。声 1,就是声音的产生,由震动产生,真空不传声,声速340米每秒,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大于气体。

2,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色,音调,音调靠频率,响度靠振幅。

二。光 1,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彩虹的颜色特殊记一下,跟小时候说的不一样,实验看一下小孔成像

2,光的折射,实验现象比较多,注意做一下题。

3,凹透镜凸透镜性质前者发散后者会聚,凸透镜成像几倍几倍焦距那个公式记忆一下,实验特别容易考。

三。电 1,电流的产生,其中一些原理概念不少,但是基本用不上,就是大量的公式计算和实验,及电路图,是初中的重点 和难点。

2公式我就不列了,书上都有,欧姆定律,电功率,电能的计算什么的,注意来回可以导。

四。热,1,热运动是不规则运动。热传递及其传递方式。

2,热机,效率,热值,比热容的定义及公式。

3,焦耳定律(电)

五。力,1,重力,公式及定义,g的取值

2,弹力,只和表面粗糙程度和重力有关。

3,浮力,公式以及沉浮条件。

4,力连带着的压强方面的知识点,水的压强特殊记。

5,杠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能想到就这些,我手里没有什么资料,网上毕竟没有书店的参考书目多,去买些学习资料,上面的知识脉络更洗也更全,从那上面学习效果更好。

本文来自作者[忆山]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1223.html

(9)
忆山的头像忆山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忆山的头像
    忆山 2025年09月26日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忆山”

  • 忆山
    忆山 2025年09月26日

    本文概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很多超级有趣的现象。如果你再稍加注意的话,我们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小东西,这些小东西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做很多事情。比如我们今天要写...

  • 忆山
    用户092601 2025年09月26日

    文章不错《为什么放大镜下的纸会被点燃?》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游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