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是一种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关于笔筒,最早的记载当是三国时期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於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不过,其所说笔筒是否便是如今常用的笔筒,尚不得而知。但宋人的笔记《致虚杂俎》中也有记载:“羲之有巧石笔架,名 ‘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往上起码可以推至魏晋时期。
据文献记载,笔筒的材质有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翡翠、紫檀和乌木等,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而鎏金铜制笔筒极为少见。在古代,材质多样、雕刻精致的笔筒是文人雅士的芸窗爱宠,并流传至今。因为笔筒兼有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故其受到越来越多的藏家喜爱,烧造工艺越难、文化含量越高,笔筒价值越高。2013年,一只清雍正时期的笔筒曾拍出近亿元的天价,可见笔筒的投资、收藏前景十分广阔。事实上,收藏笔筒不仅仅是作为文房用具的器物收藏,更是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此次亮相涵春轩的大明宣德年制款三清图笔筒,正是一只鎏金铜制笔筒。一般的笔筒以圆口居多,而这只铜制笔筒口型却是六边形,纯手工打造,形制周正,难度系数极大,在当时,这种工艺可谓是顶级工艺。
笔筒边上的图为鎏金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旁侧题有诗文。松竹梅因其凌霜傲雪、经久长青,寓意气节清高,素来受文人推崇,因此常被用于装饰文房用器。笔筒的底部刻着“大明宣德年制”的字样,三只足跟造型精巧,是以其边的三株植物的根构成,颇具匠心。
本品造型规整,造型敦实沉稳,加之通体鎏金光彩依旧,周身堂皇华丽神韵风采绰然,尽显名家风范。
古董免费评估咨询鉴定 微信号:gzhcxart? 直联:13925127599
我觉得在现在时期,这个笔筒954万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价格,我们经常说价格是价值的一种体现,价格围绕价值在上下波动,如果单纯从笔筒的使用价值来说,它不可能值这么多的钱,那么它有什么附加价值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基本情况:
这个笔筒是2017年6月拍出的,是由中贸圣佳拍卖成交的,笔筒的材质是黄花梨原料雕刻,上有清代的雕刻家和书法家共同为其题字雕刻(周芷岩刻、张鹏翀题的),是一件古玩。说到古玩,它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等生活用品的价值来衡量,也不能用办公时使用的文房四宝的使用价值来衡量,是属于高于生活的精神追求和享受,就像一本《红楼梦》,白话版的也就几十元钱,而影印版则要高很多,如果是善本或者孤本,则具有收藏价值了,价格更会高的离谱,如果再有古代名人的题字或者印章,那价格就会高的没影了,所以你不能用红楼梦最初的文字内容来衡量它的价值,如果你只是想阅读一下,那么十几元的也就够了,如果想要蒙古王府版的,则代价就完全不一样了,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都知道,精明的商人都需要让自己的资金保值,所谓“盛世藏古玩,乱世藏黄金”就是这个道理,对于我们这些为温饱打拼的人来说,这样的事情是比较难理解的,不过没有关系,这样的情况本身就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主要取决于这个笔筒的数量,马未都估计对这个笔筒比较了解,对于它的潜在客户群体也相对了解,对它的价格估值不会偏离很大,如果不在那个圈子里,那就很难说了,所以说圈子很重要,如果你在古玩的圈子里,这些都是比较小的收藏品。
古玩等藏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附着在上面的文化内涵会越来越多,其价值也会相应地被提升,“平衡点”曾见过一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面有很多过手名人的印章,它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石头记的内容,这里的每一个名人都带给他一份新的价值,所以笔筒也是如此,最初的制作工艺和成本是它最初的价值,后续的使用者和它的履历才是它增值的主题,相信以后这个笔筒还会被拿出来拍卖,其价格还会继续上升,这也是收藏古玩的魅力。
我们知道过去那些古墓碑,其实就是石匠把当世名人的书法刻上去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已经成了我们馆藏的宝贝,随着碑文作者,凿刻者的事件和身份的提升,这些文物的价值也会不断提升。
当然还有附着在这些藏品上的文化故事,也会让它们的价值继续提升,就像马未都的评语都会让它的价值获得提升。
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谢谢!
本文来自作者[牵薪羽]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236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牵薪羽”
本文概览:笔筒,是一种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关于笔筒,最早的记载当是三国时期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
文章不错《精品鉴赏:大明宣德年制款三清笔筒》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