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和瑞珏都是典型的新时代女性,她们勇敢、坚韧、有追求,充满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愤怒。然而,她们的命运却因为封建社会的束缚而充满了悲剧色彩。
梅表姐,原名梅芬,是一个美丽、温柔、善良的女性。她因为家庭破产而被迫放弃与觉新青梅竹马的恋情,转而嫁给了一个病弱的老爷。尽管她进入了婚姻,但她的心仍然在觉新身上。她对觉新的思念和痛苦的等待构成了她生活的主题。然而,在那个封建的社会里,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即使她想要反抗,也找不到出路。最终,她陷入了无尽的悲伤和苦闷中。
瑞珏则是另一个典型的新时代女性,她聪明、独立、坚定。她对封建社会的习俗和观念并不盲从,而是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她对觉新的爱是真挚的,尽管她知道觉新心中有其他人的影子。瑞珏的悲剧在于,她身处封建社会,却无法摆脱这个社会的束缚。即使她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也必须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重重阻碍。最终,她在悲伤和痛苦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这两个角色中,我们可以看到巴金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新时代女性的深深同情。这些女性在封建社会的束缚下,无法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们的悲剧,既是因为封建社会的黑暗,也是因为新时代女性的勇敢和坚韧。
高觉新在《家》中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家》中高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多余人",是在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具有双重性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资优异,聪明好学,有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高觉新自小就是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这是一种合于传统礼教的孝子贤孙的理想性格,是父母心目中的"宁馨儿",却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致命弱点。
2、其次,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观念和封建礼教严重地扭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五四文化思潮对于高觉新的影响
觉新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晰地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但是与觉慧等人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人权、平等的观念不同。
他从中吸取的则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他之所以信奉这样的主义,是因为这样的主义能够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又能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而自己并不觉得矛盾。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人物形象是这样的:
1、思想性格双重性。《家》中高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多余人",是在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具有双重性格;
2、首先,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资优异,聪明好学,有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3、高觉新自小就是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这是一种合于传统礼教的孝子贤孙的理想性格,是父母心目中的"宁馨儿",却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致命弱点;
4、他性格中与善良本性分不开的是怯懦,这个性格不仅注定了他人生的被动,也注定了他终究"躲"不过各种灾难和厄运。他曾经有过梦想,想做化学家,读书也很用功,在中学四年毕业期满的时候,是成绩名列全校第一的优秀生,曾想毕业后继续上大学,甚至去德国留学深造;
5、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观念和封建礼教严重地扭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关于巴金的《家》这部作品;
1、《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其他两部为《春》、《秋》,《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
2、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3、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本文来自作者[从梦]投稿,不代表游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ucheng.com/uuch/351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游游号的签约作者“从梦”
本文概览:在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和瑞珏都是典型的新时代女性,她们勇敢、坚韧、有追求,充满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愤怒。然而,她们的命运却因为封建社会的束缚而充满了悲剧色彩。梅表姐,原名梅芬,...
文章不错《谈谈巴金《家》中梅表姐和瑞珏的女性形象》内容很有帮助